close

每當有朋友告訴我,哪裡的豆沙粽好吃時,我總是笑著說:"我不喜歡吃豆沙粽".其實,正確的說法應該是"我只吃我媽媽包的豆沙粽". 對啦,我承認我挑嘴. 如果你也有幸曾吃過我媽媽包的豆沙粽,相信你也會像我一樣,有除卻巫山不是雲之嘆!

 

我真的不是在吹牛,且聽我一一道來:

首先豆沙的部分,煮紅豆至爛,取一匙紅豆放入細網篩子(我們烘焙時用來過濾麵粉的篩子), 篩子(與紅豆)放到水盆裡,一手持篩子,一手持湯匙,細細將紅豆殼與紅豆沙分離, 紅豆沙會沉入水盆裡,而紅豆殼留在篩子上,丟棄紅豆殼.再取一匙紅豆放入篩子,重複步驟,取出紅豆沙. 在我小時候,通常是我一盆水,媽媽一盆水,我們通力合作,完成紅豆沙’初步’分離步驟. 但是媽媽總是擔心我粗心,把紅豆殼滲入水裏,所以她會自己再過濾一遍. 再來就是把紅豆沙水倒進棉布袋裏,擠乾(以前用手擠), 棉布袋裏就是豆沙了. 如果你以為到此結束?! 不是! 難的還再後面-炒豆沙! 用豬油把豆沙,炒香炒乾,要一直不停翻動,炒的過程中,要隨時注意火候, 火太大易焦苦, 火太小炒不乾. 最後再加糖下去炒. 糖遇熱油,極易油爆,只見媽媽被噴的哇哇叫,拿著鍋鏟墊著抹布遮住手臂,不停翻炒.直到豆沙變成乾乾亮亮的烏豆沙為止. 每次豆沙炒好時,我都會跑到媽媽跟前,要一匙熱熱的烏豆沙來吃,那種甜香細柔而不膩的滋味,畢生難忘. 

 

再來說粽子,媽媽堅持用草繩,而不用棉線, 因為有草香氣;竹葉仔細洗淨,再燙過,再一一擦拭乾淨; 選用好糯米,泡好備用; 內餡是自制烏豆沙(內含一小點豬板油). 煮豆沙粽時間要比肉粽要更為耗時, 要隨時注意鍋子裏的水量,太少時得加入沸水. 粽子煮好後,內餡烏豆沙裏的豬板油已融入粽子(外人不知的撇步),加上粽葉香氣,口感軟滑香黏,不甜不膩,可熱食可冷食,人間美味!

 

我一直以為所謂豆沙,應該都是洗出來的,再炒乾的.等到長大,看到電視裡烹飪老師教學,竟然連殼!!! 而且不炒乾,直接加糖攪拌均勻了事!!!...那算哪門子豆沙?! 還有的功夫些,竟然教人用果汁機,把殼打碎再炒! ...難道吃不到紅豆殼的澀口感嗎?! 

 

我有次偶然看見一篇美食家文章提到,他懷念的豆沙粽子,竟然與我媽媽做法無異! 我雖然講得頭頭是道,可惜我沒有炒豆沙的功力.要知道豆沙很重(尤其含水份時),要不停翻炒,極耗體力;火候的控制,更是難上加難;加糖後的豆沙高溫油爆,危險性令我卻步; 以上任何一步有錯,前功盡棄.所以要我動手挑戰我媽媽烏豆沙,是不能也,非不為也.

 

如果你吃過我媽媽的豆沙粽,只知道好吃好吃,而不知背後暗藏的繁瑣工程, 現在知道了吧?! 現在回想起來,這豆沙粽的美味,與我媽媽的手韌帶傷害,有絕對的關係.現在媽媽的手,也不可能再做這種耗手力的工作了.這個夢幻豆沙粽是'往事只能回味'!


  

後記:

1.我媽媽也有她心目中的夢幻粽喔.據她說,在她小時候,她的遠房堂叔做鹼粽生意,他包的鹼粽的顆顆晶瑩剔透,Q彈性極佳,每個鹼粽都有稜有角. 按照我媽媽的標準,看到米粒(或缺角或歪七扭八或爛爛無彈性)的鹼粽是不及格的.所以從不見她動手包鹼粽.我想這和我不包豆沙粽,有異曲同工之理.

 

2. 用媽媽自制豆沙,做豆沙包也是一大美味. 至於和媽媽一起做豆沙壽桃,在麵團噴上紅紅的水,再用刀子切一刀,作成像桃子形狀(我覺得像屁股ㄟ),那個情景,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憶. 希望姍兒長大以後,想到我和她在廚房玩樂的時候,也會有甜蜜的回憶.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mm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